澳门皇冠_皇冠足球比分-劲爆体育官网

首页/ 新闻中心 / 本地要闻 / 正文

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渭南科学抗旱保丰收工作经验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4 08:15

(记者 任晓彤)7月1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以《科技抗旱保丰收》为题,生动报道了我市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小麦增产增收的经验和成效。

今年我国部分夏粮产区遭遇干旱、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提出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作为陕西粮食生产核心区,渭南面对高温天气的严峻考验,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夏粮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

《焦点访谈》在对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积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进行报道的同时,对我市蒲城县桥陵镇坊里村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小麦增产增收的做法进行了重点报道。“今年如果没有这滴灌带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亩产就是300斤到400斤,相差很大。”坊里村种植户王安平说。“今年产量是多少?”记者问。“今年一亩地平均1200斤,方圆十里应该没有这个产量。”王安平回答。

报道提及,小麦播种时,滴灌带随着播种机械一同铺设至田间,连接主管、接上水井后,浇地十分方便。在渭南,每亩地一次灌溉用水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降为25-30立方米。此外,滴灌配合施肥罐,能实现水肥一体化,降低施肥难度,也便于作物吸收。滴灌技术大大减少了劳动量和劳动强度,种植作业也比之前轻松许多。

“这都是远程控制的,在手机上操作,点一个开关就行,看,这样水就来了。像这中午浇地,只要把管道检查好,都不用到地里来……”镜头里,王安平还展示了远程控制技术的实操应用。桥陵镇六井村种植户蒋立铎说:“我种了有200多亩地,现在基本全部用了滴灌带,旱塬不用滴灌带就不行。”

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曹瑜在采访中说:“一年在光热条件比较好、有水的情况下,本来只种一料小麦,但现在可以种一料小麦,再种一料玉米,这产量完全就翻番了。今年,水肥一体化的实施,目前全县大概涉及23000亩。”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苏新会表示,观看了央视的报道,备受鼓舞。下一步,渭南将以“五良”融合为引领,扩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覆盖,加强农技指导,推动精准应用,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坚定不移走科技兴农之路,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渭南力量。